什么是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商业组织从其主要创收活动以外的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因此,它是实体损益表上由不属于实体核心业务运营的活动驱动的收入流。
非营业性收入包含:1、来自投资款的资金;2、来自外币的资金;3、来自非经常性事件的资金。
此类非核心收入流可能有多种形式,如因汇率波动、资产减值或减记而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因以下原因产生的股息收入对联营公司的投资、资本收益和投资损失等。它也被称为外围收入或附带收入。
营业外收入说明
净非营业收入是实体从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收入。一些例子包括出售资本资产或外汇交易产生的利润/损失、股息收入、利润或业务投资产生的其他收入等。因此,它们不能归属于主营业务。
它们不会经常或定期发生,因此它们不用于衡量企业的成功程度。它们也被称为附带收入或外围收入。它们还取决于业务类型。两者都经历了突然的起伏,因为对于稳定的公司来说,经营业绩往往或多或少保持不变。它出现在损益表的底部,营业利润项目之后。非营业收入和支出净额很可能是资产减值损失等一次性事件。
一些非经营性项目本质上是经常性的,但仍被视为非经营性项目,因为它们不构成实体的核心业务活动。
营业外收入清单
投资于联营公司产生的股利收入
金融证券投资收益
因外币交易而产生的收益,因此受到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
任何经常性但非经营性的收益
公式
让我们看看如何计算营业外收入。它通常显示为损益表底部的“净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大多数时候,它出现在“营业利润”行项目之后。
可以计算出来,如下图:
净营业外收入
= 股息收入
+/- 出售金融证券投资后实现的收益和损失
+/- 外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和损失
+/- 因非经常性一次性事件而产生的收益和损失
+/- 因经常性但非经营性事件而产生的收益和损失
它可能没有一些固定的公式,因为它更依赖于将行项目分类为经营活动或非经营活动。
计算也可以通过 –
净营业收入=净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息支出+所得税。
这是从实体的损益表中破译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价值的回溯计算。一些公司在不同的项目下报告此类收入和支出。因此,以上是营业外收入公式。
例子
让我们看一些例子来了解如何计算营业外收入。
示例#1
假设一家虚构的公司 ABC 的损益表如下所示:

现在为了计算上述损益表中的营业外收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回算方法进行计算:
净营业收入 = 150,000 美元 – 200,000 美元 + 40,000 美元 + 30,000 美元
= 20,000 美元
现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损益表如上所示,很明显指向非经营性行项目,即资产出售收益。但是为了根据某些公式得出该行项目的价值,我们使用了一个回算公式,它给出的价值与资产出售收益的价值相同。
例子#2
现在让我们看看微软真实的损益表。

= 16,571,000 美元 – 35,058,000 美元+ 19,903,000 美元
=1,416,000 美元
上面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营业外收入。
优点
- 营业外收入估算营业外收入占营业外收入的比例。它允许将公司核心业务的主流收入与外围收入和支出分开。它允许利益相关者比较公司的纯运营绩效,并在同行之间进行比较。
- 从实体的角度来看,报告此类收入和支出表明实体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它建立了实体的透明形象,包括员工和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更愿意承担风险以及实体的增长计划。因此,有必要找出营业外收入。
- 报告营业外支出也代表在迫切需要时可以削减的非核心活动。此类项目在实体的损益表中显示价值。
- 它还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更现实的数字,而不是忘记它们并根据虚构的数字制定计划。
缺点
- 营业外收入公式。它不反映实体的经营业绩,因为它包括非核心商业交易. 它可能代表由于一次性事件造成的错误印象。一些公司可能会用它来增加或减少利润,以减少税收或吸引投资者从市场筹集资金。
- 公司可能会将此类交易伪装在其他项目下以操纵底线实体的损益表。投资者在分析非核心业务交易产生的项目时应谨慎。
- 净营业收入和支出的报告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净营业收入水平较高的公司被视为较差盈利质量.
- 它在衡量实体的经营实力方面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只能作为一个需要单独分析的项目,因为它来自不构成实体主流收入的非核心活动。
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
营业外收入来自与业务无关的活动,营业收入来自核心业务运营。让我们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
营业外收入 | 营业收入 |
从与业务无关的活动中产生。 | 从与业务相关的活动中产生。 |
这是营业外收入。 | 它是息税前利润。 |
因外币投资、联营公司股息等产生的收益 | 销售产品和服务后获得收益。 |
它在做出与公司绩效相关的决策时不是很有用。 | 它用于管理决策。 |